您的位置

手势和手语在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的作用

[摘要] 很多从事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人士认为手势和手语与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是对立的,是不可融合的。其实并非如此,只要我们恰当运用手势和手语,一样可以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为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服务。
[关键词]手势、手语、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作用
手势是用手作出的动作,可能有意义,可能没有意义。手语是人们在聋人环境中使用手的手形、移动、位置、手掌朝向、配合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来表达特定意思的交际工具。[1]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平时把手势与手语混为一谈,但仔细思考起来,手势和手语是有区别的,手势是不需要专门学习的,而手语则不同,它是需要专门学习的,用来在聋人环境中交际的工具。语言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用口语表达的习惯,使部分康复效果比较好的聋儿可以用口语和人正常沟通。[2]这样来看,手势和手语与语言训练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甚至有人认为手势和手语是语言训练的高压线,有位英国的语言训练专家这样说:“不论这个聋孩子听力损失多严重,只要给他佩戴合适的助听器,在没有手语的环境中,我就可以教会他使用口语和大家交流”。好象手势和手语是聋孩子语言训练不成功的罪魁祸首。现在我们大多的语言训练工作者也持这样的看法。在10年的语训工作中,我逐渐认识到只要我们合理的使用手势和手语,对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是有所帮助的。
一、自然手势——大胆使用
自然手势是聋人手语的基础。[3]比如:招招手表示“来”;挥挥手表示“去”;摆摆手表示“再见”;竖起大拇指表示“好”;小指朝下表示“不好”等等。这些手势,不需要学习,所有人都看得懂,看的明白。难道有哪位健听者敢说自己从来没有使用过自然手势吗?我们语言训练的目的就是和人沟通,既然这些手势大家都明白,为什么要限制使用呢?我认为,不仅不要限制,而且要鼓励使用。当然,我们不要忘了我们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口语能力,因而在使用自然手势的时候要结合口语。比如,叫某个同学过来,就可以对他一边招手一边说“来来来”。这样孩子既明白了你的意思,又学会了“来”的发音。
使用自然手势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使用了自然手势,但不说话了,好象手势取代了的口语。我们不仅自己不要犯这样的错误,更要注意让聋孩子也不要犯这样的错,不然就违背了我们使用自然手势的初衷。
二、常见手势——适可而止
常见手势,是指大家经常看到的,健听人也使用的手势,只是和《中国手语》规定的标准手语相比,使用的不太标准罢了。比如:皱着眉头,拍拍胸口表示“难受”;把手放在嘴边,往口的方向做吃饭状,表示“吃饭”;把手作成杯状,往口里做倒水的样子,表示“喝水”等等。这些手势大家看了都明白,《中国手语》也收录了这样的词语,只是更加规范化了。对于这些手势,我们应该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手势表示的口语,最好就不要用了。也就是说,使用这些手势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比如,在开始教孩子“吃饭”这个词时,可以加上“把手放在嘴边,往口的方向做吃饭状”这个手势,告诉孩子这就是吃饭,使孩子可以达到音、义的统一,另外也动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孩子们容易记住。

使用常见手势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对常见手势产生了依赖心理,即使孩子们已经掌握了这种手势表示的口语,依然不能取消手势的协助。我们老师要有目的的先依*手势学习口语,再逐步取消手势的帮助,作到依*但不依赖手势。

三、歧义手势——最好不用
歧义手势,指社会上很多人使用一种手势,表示一个特定的意义,《中国手语》也收录了和这个手势相近或相同的手语,表示另外一个意义,而且非专业人员是很难区分这两种手势有什么不同(或者本来就是同一个手势)。这样的一组手势就可以称为歧义手势。比如,我们经常见到有人把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在一起互相挪动,表示“钱”,这个大家都明白;但《中国手语》中“没有”的手势和这个动作差不多:一手拇指、食指、中指挪动,连续几次。这样的词语还有一些,比如:我们经常见到有人把拇指、食指做成一个小圆圈状,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伸开,表示“OK”,但《中国手语》中和这个很相近的手势却表示“三”。
对于这样的词语,我们尽量不要使用。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我们语言训练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的,而且大多数连百分之三十都达不到。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孩子虽然经过了语言训练,但最终还是要去聋校接受教育。如果我们使用这些歧义手势,以后孩子们到聋校后就会经常错误理解老师的意图,影响孩子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四、专业(生僻)手语——禁止使用
专业(生僻)手语,包括地名,比如亚洲、欧洲、中国、日本等;某些行业的专用词汇,比如法律、判刑、宣判等等。这些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非专业人士即使见了也不知道表示什么意思,这些手语我们在语言训练的时候不要使用。比如我们在教“亚洲”这个词语时,孩子们不熟悉这个发音,也不懂得这个手语,我们没有必要再告诉孩子们手语了,直接教口语就可以了。因为让孩子们同时接受两个新的事物,孩子们会感到很困难,更何况手语并不是我们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呢?
综上所述,手势和手语不是语言训练的高压线,我们要合理利用,让手势和手语为我们的语言训练服务。

联系我们

021-38750377

在线咨询1:在线咨询1

邮件:info@tianlaizhiyin.com

地址:上海徐家汇区华山路2088号2302室

扫一扫,关注我们。